最近,一则#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已达4亿#的新闻冲上了热搜。
据专家测算,每月人均3000元左右收入,就算中等收入人群,
比如两口之家年收入6.7万元;三口之家年收入10万元左右就满足要求了。
而网友们对这个标准并不认可:
“月入3000元连房贷都还不起!”
“供一个大学生生活费2500元,你跟我说月入3000就是中等收入了?”
“改变不了中等群体的收入,就改变中等群体的定义。”
为什么大多数人虽然在收入上算是中等收入群体,但都感觉不到自己是中等收入,这种体感差异从何而来?
我们简单来聊一聊。
一、为什么中等收入人群幸福感不高?
之所以中等收入人群体感更脆弱:
一来,每个人对于中等收入人群的标准不一样。
比如某网站就这个问题做了调研,约2万多用户参加,绝大多数人认为月收入上万才能算是中等收入;
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至少是月收入5000元以上。
尤其是不少一线、新一线城市,动不动就是平均工资七八千,甚至上万。
和他们一对比,3000元的月收入差距不要太明显。
我都达不到平均薪酬水平,怎么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人群呢?
二来,月收入3000和“中等收入”的生活有落差。
大多数人在对标中等收入标准的时候,都会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在里面:
比如收入、优质的生活、幸福感等等。
但月入3000元,显然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中等收入生活。
除了基本的吃吃喝喝外,大多数人可能还有这些经济压力:
比如房贷、车贷,一个月动辄就要大几千了;
比如孩子上学、兴趣班等费用,从幼儿园到大学,哪哪都是钱;
还有酒钱烟钱、化妆品钱等等.....
假设一个年收入10万的三口之家,扣除上述基本开销后,还能剩下多少?
所以,很多人拿着中等收入的水平,却依然感觉不到自己已经达到中等收入生活。
三来,保障的缺乏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虽然大多数人都有缴纳社保,但面对大病、养老、意外等等问题,
单靠社保,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些问题。
尤其是大病,别说月收入3000元,
就连月收入上万的中等人群,也不一定能吃得消。
根据《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
一场重疾的平均治疗费用在10-80万;
部分疾病需要常年护理,医疗费用在5-10万/年。
这个费用,随时可以压垮不少中等收入家庭。
加上这几年,投资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经济市场的波动,
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有涨有跌才是常态;
国债、银行定存储蓄利率不断下调;
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等.....
这些也加剧了中等收入人群的脆弱感,财务安全感也随之降低。
二、中等收入人群如何理财?
了解清楚了中产收入人群的“脆弱”,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试试:
1、提升经济收入
想要增加月收入,一来可以通过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提高自己本职工作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未来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收入的目标。
二来时间精力还够的情况下,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副业,像抖音直播、视频等等。
当然啦,还需要大家理性消费,节省不必要的开支,省钱就等于变相赚钱了。
2、做好风险保障
社保的“安全感”有限,那么可以适当扩充一下自己的保障。
商业保险,是当前大多数中等收入人群的首选产品。
奶爸推荐最多的,是以下几类保险险种:
像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
前者可以解决因病导致的收入损失或暂停问题;后者可以解决大病医疗费用问题。
像定期寿险和意外险,
前者可以解决家庭经济支柱身故/全程/高残后,剩余家里人怎么生活等问题;
后者可以解决意外带来的伤害,小到跌倒摔跤,大到意外车祸等等。
不同的险种适合的人群不一样,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比如收入不多的,优先配置百万医疗险、意外险,有能力再追加重疾险和定期寿险;
这样不管未来如何,至少大头的风险保障是做好了。
3、增加稳健资产
过去,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增长速度快,利率高、投资风险小的项目更容易找,
大家的收益性资产配置比较多,而安全性资产配置少。
但是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上好的项目少,投资的风险就会变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议大家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比如可以适当增加安全性资产的配置,
像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投保后利率锁定终身,不用担心大环境利率下行等问题;
如果想多博取一点高收益的,可以考虑分红险、投连险等产品,
以分红险为例,有保底利益,在这基础上每年可以享受到保司的红利分配。
目前市场上优质的产品,收益率甚至在3.5%以上,非常可观。
不过也需要注意,储蓄型保险是靠时间增值,
三五年内的收益一般,且前期退保会有损失,所以不适合想在短期内获得高回报的消费者购买。
三、奶爸总结
中等收入人群,除了需要经济支撑,还要在生活层面拥有足够的保障,看得起大病、负担得起孩子教育等等。
如果大家挑选保险有什么困难,可以扫码关注:奶爸保公众号进行1对1咨询。
现在关注“奶爸保”公众号,回复“官网”,还可以免费领取价值199元的保障大礼包哦,让您买保险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