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荷包吃紧时,就忍不住发问:
为什么父母那辈人工资不高,还要养活一大家子认,还总能存下一些积蓄,我只养自己存不下钱?
是社会环境的原因吗?生活成本高还是通货膨胀;
是生活消费观念的原因吗?倾向于享乐还是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是收入支出水平的原因吗?入不敷出还是寅吃卯粮。
最近,话题“为什么父辈能存得到钱,而我们不能?”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年轻人也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人做了如下总结:
不少网友看了直呼:太真实了!
这些妙趣的回答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深思背后的原因——
一、为什么父辈能存到钱?
1、社会环境不同
我国上世纪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跟现在不同,那时物价低,一个馒头5毛钱,月收入100元,就能养活一家五口;
如今,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工资没涨,物价在涨”已成为普遍问题。
日常买菜逛一圈超市,也许100元都不够用的,因此,“开支大”一定程度上也和物价有关。
2、消费理念不同
过去,经济相对落后,父母那辈普遍没什么钱,需要尽可能节约开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平常交通基本不用出租、地铁;吃饭基本不下馆子;衣服、鞋子、裤子没特殊情况基本上不买
而我们这一代生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也开始面对更多的开支:高端可人的时尚服装、昂贵的餐饮、假日旅游聚会......
说到底,父母工资基本就是收入,而我们的收入基本等于开销。
3、支付方式不同
父辈生活的年代,电子支付还没有普及,花费较大时,看着手中一大堆钱花出去,难免会心疼。
如今支付宝、微信支付、信用卡普遍使用,对现金的可控感弱,钱似乎成了一个数字,花再多负罪感也没有这么强烈。
4、职业稳定程度不同
父辈年轻时职业稳定性高,很多人在企业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而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财务。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这一代,比起稳定的工作,我们的择业观开始变化,更多年轻人似乎也更加讲求“诗和远方”,倾向于追寻自己的喜好和梦想,
而年轻人择业观的变化,使其就业变动的概率也大于父辈;
二、年轻人怎么才能存到钱?
说了这么多,我们要如何养成存钱的的好习惯呢?
1、养成存钱意识
要知道,存钱越早开始越好,最好在你有了第一份收入就开始存起来,养成存钱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首先,我们要拒绝冲动消费,看到想买的东西时,思考一下“是否真的需要”,再决定是否购买。
其次,也要避开消费陷阱,不要被打折促销诱惑,囤下一些无用的东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学会增值消费
购买书籍,学习课程等提升自我的“增值消费”,日后无形中将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一笔财富。
4、学会记账
记账可以清楚明了地知道自己的每笔支出,从而做出下个月的消费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5、学会理财,借助有效的工具
采用配置的思路,组合多种投资工具,以此增加资金储备。
比方说,我们可以先用稳健理财的方式,来解决大头的刚性需求,再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选择一些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进行组合,
收益较高但风险也大的基金、股票,
又或者选择能较好兼顾利益与风险的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等。
比方说年金险,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自律的习惯,帮助我们做好资产配置。
以光明慧选为例,假设30岁黄先生年交10万,交5年,60岁领取,
投保后,由于提前取出资金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若黄先生到约定时间(也就是60岁)再取钱的话,
一来可以把钱存下来,
二来随着时间的增长,现金价值也不断增长。
就拿60岁来说,到了60岁,黄先生每年可以领取75800元的养老年,此时现金价值为1013080元,已超过现金价值的2倍;
到了66岁,累计领取年金为50.61万元,超过已交保费;
到了79岁,累计领取年金是144.6万元,是已交保费的2.892倍,
若黄先生不退保继续领取,此时累计领取年金IRR高达2.907%,
到了80岁,还可以领取1笔祝寿金72.3万元,
算下来,一共可以拿到216.9万元,数目相当可观!
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配置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不仅可以存下钱来,到了创业、买房、养老等节点,还可以通过减保、退保或保单贷款,把钱拿出来花。
无论是通过定期存款、投资理财产品还是购买房产,都应该将资金用于长期积累,而不是随意花费。
三、奶爸总结
父母辈平日生活中精打细算,还有强烈的储蓄意识,知道长期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尽管工资不高,却能存下钱。
我们也要时不时看看自己的消费情况,节约用钱,有规划意识,保证自己的财务状况稳定和健康。
如果大家挑选保险有什么困难,可以扫码关注:奶爸保公众号进行1对1咨询。
现在关注“奶爸保”公众号,回复“官网”,还可以免费领取价值199元的保障大礼包哦,让您买保险变得更简单。